什么是數字孿生?

? ? 數字孿生(Digital Twin)已經走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歷程,只不過以前沒有這樣命名,而是發展到了一定階段,人們意識到應該給這種綜合化的技術起一個更確切的名字。
? ? 數字孿生,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、傳感器更新、運行歷史等數據,集成多學科、多物理量、多尺度、多概率的仿真過程,在虛擬空間中完成映射,從而反映相對應的實體裝備的全生命周期過程。
? ? 其實,簡單來說,數字孿生就是在一個設備或系統的基礎上,創造一個數字版的“克隆體”。
? ? 這個“克隆體”,也被稱為“數字孿生體”。它被創建在信息化平臺上,是虛擬的。

? ? 也許你會說,這不就是電腦上的設計圖紙嘛?CAD搞搞不就有了?
? ? 其實不然。相比于設計圖紙,數字孿生體最大的特點在于:它是對實體對象(姑且就稱為“本體”吧)的動態仿真。也就是說,數字孿生體是會“動”的。
? ? 而且,數字孿生體不是隨便亂“動”。它“動”的依據,來自本體的物理設計模型,還有本體上面傳感器反饋的數據,以及本體運行的歷史數據。
? ? 說白了,本體的實時狀態,還有外界環境條件,都會復現到“孿生體”身上。
? ? 如果需要做系統設計改動,或者想要知道系統在特殊外部條件下的反應,工程師們可以在孿生體上進行“實驗”。這樣一來,既避免了對本體的影響,也可以提高效率、節約成本。

? ? 除了“會動”之外,理解數字孿生還需要記住三個關鍵詞,分別是“全生命周期”、“實時/準實時”、“雙向”。
? ? 數字孿生是源自工業界的概念。在工業制造領域,有一個詞叫做“產品生命周期管理(PLM)”。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。
? ? 全生命周期,是指數字孿生可以貫穿產品包括設計、開發、制造、服務、維護乃至報廢回收的整個周期。它并不僅限于幫助企業把產品更好地造出來,還包括幫助用戶更好地使用產品。
? ? 而實時/準實時,是指本體和孿生體之間,可以建立全面的實時或準實時聯系。兩者并不是完全獨立的,映射關系也具備一定的實時性。
? ? 雙向,是指本體和孿生體之間的數據流動可以是雙向的。并不是只能本體向孿生體輸出數據,孿生體也可以向本體反饋信息。企業可以根據孿生體反饋的信息,對本體采取進一步的行動和干預。
工業制造
? ? 數字孿生起源于工業制造領域。工業制造也是數字孿生的主要戰場。

? ? 在產品研發的過程中,數字孿生可以虛擬構建產品數字化模型,對其進行仿真測試和驗證。生產制造時,可以模擬設備的運轉,還有參數調整帶來的變化。
? ? 數字孿生能夠有效提升產品的可靠性和可用性,同時降低產品研發和制造風險。
? ? 維護階段,數字孿生也能發揮重要作用。
? ? 正如前文所說,美國空軍提出數字孿生,就是為了幫助更好地維護戰斗機。
? ? 采用數字孿生技術,通過對運行數據進行連續采集和智能分析,可以預測維護工作的最佳時間點,也可以提供維護周期的參考依據。數字孿生體也可以提供故障點和故障概率的參考。
? ? 數字孿生給工業制造帶來了顯而易見的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,使得幾乎所有的工業巨頭趨之若鶩。
? ? 以美國通用公司為例。他們號稱自己已經為每個引擎、每個渦輪、每臺核磁共振創造了一個數字孿生體(截至2018年,GE已經擁有120萬個數字孿生體)。

? ? 通過這些擬真的數字化模型,工程師們可以在虛擬空間調試、實驗,能夠讓機器的運行效果達到最佳。
? ? 國內的很多工業科技企業也在數字孿生技術上有所布局,其中包括樹根互聯、研華科技、軟通動力等。
智慧城市
? ? 除了工業制造之外,數字孿生和5G、智慧城市也有非常密切的關系。
? ? 我們知道,5G將開啟“萬物互聯”的時代,它使得人類的連接技術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? ? 未來,在5G的支持下,云和端之間可以建立更緊密的連接。這也就意味著,更多的數據將被采集并集中在一起。
? ? 這些數據,可以幫助構建更強大的數字孿生體。例如,一個數字孿生城市。

? ? 如今,我們的城市布滿了各種各樣的傳感器、攝像頭。借助包括5G在內的物聯網技術,這些終端采集的數據可以更快地被提取出來。
? ? 在數字孿生城市中,基礎設施(水、電、氣、交通等)的運行狀態,市政資源(警力、醫療、消防等)的調配情況,都會通過傳感器、攝像頭、數字化子系統采集出來,并通過包括5G在內的物聯網技術傳遞到云端。

? ? 城市的管理者,基于這些數據,以及城市模型,構建數字孿生體,從而更高效地管理城市。
? ? 相比于工業制造的“產品生命周期”,城市的“生命周期”更長,數字孿生帶來的回報更大。當然,城市數字孿生的部署難度也更大。
? ? 事實上,印度海德拉巴、新加坡,還有我們中國的深圳、雄安,都已經在做這方面的摸索和嘗試。大量的投資,正在涌向“智慧城市+數字孿生”的應用場景。
? ? 阿里的“城市大腦”、“數字平行世界”,還有科大訊飛的“訊飛超腦”,都涉及到智慧城市和數字孿生的結合。

? ? 除了上述領域之外,包括園區、基建工程、醫療、物流、環保等很多場景都適合采用數字孿生技術,應用場景非常廣闊。